【喜迎党代会 争创“双一流”】打造人才新高地 推动事业新跨越

“十三五”开局伊始,乐投·体育,乐投(中国)人才工作再传捷报:我校三名青年教师入选首批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入选人数在省属高校中排名前列。这是学校长期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的又一硕果。

近年来,学校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把“人才强校”作为学校主导性战略工程,通过优化存量、扩大增量、提升质量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走出了特色之路,为学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吹响人才“集结号”

人才是学校事业发展的核心关键,要把学校打造成为荟萃一流人才的高地。在乐投·体育,乐投(中国)人才工作会议上,学校领导多次表达了着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培育优秀人才、发挥人才作用的坚强决心。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成为人才强校战略的重点之一。近年来,一系列关于人才引进的政策“纷至沓来”,吹响了广纳贤才的嘹亮“集结号”。

“要以想尽千方百计、走遍千山万水、历经千辛万苦、费尽千言万语的决心和毅力,去招贤纳才。”正如党委书记戚万学所强调,学校为高层次人才引进开辟绿色通道,设立人才特区,千方百计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千方百计为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空间。

王桦教授,曾先后在美国博伊西州立大学、美国太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新加坡生物工程与纳米研究院等地学习、工作,是生物医学检测器件、纳米功能材料、环境监测与食品安全等领域的知名学者。引进之初,学校领导多次专程去看望他,开诚布公地说明了学校的优势、平台建设条件、发展潜力以及目前的不足,与他细谈了将来的发展计划,并在他来校考察期间安排专人全程陪同。学校的诚意打动了他,他放弃了国外优厚的待遇,婉拒了多所知名院所的邀请,毅然来到我校工作,并获选生命有机分析岗位泰山学者海外特聘教授,是我校从海外引进的第一位获得此项荣誉的学者。

政策的有效引导和环境的不断优化吸引了一批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来到这片热土建功立业。刘哲博士,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员,曾先后在英国华威大学和瑞士巴塞尔大学从事研究工作。20153月来到乐投·体育,乐投(中国),成为学校引进的又一位泰山学者海外特聘教授。我相信在曲师大能做出一番事业。刘哲教授欣慰地表示。

以诚待人、以情动人,更重要的是让人才事业有平台,发展有舞台。学校充分发挥旗帜性人才的领军作用,倾力打造高水平创新团队;同时坚持对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和重点研究基地持续投入和重点建设,以高水平的学科平台汇聚高层次人才队伍。由王桦教授以及引进的7位博士组建的创新团队,受到了省内多所高校的关注,特别受到了国家基金委化学部主任的表扬;500余万科研经费,400平米实验室以及优良的实验设备,刘哲教授的泰山学者创新团队已启动建设。这种带头人+团队的高层次队伍建设模式实现了在短时间内形成优秀人才聚集的团队效应,促进了优势特色领域的学科建设和人才梯队建设。

与此同时,学校积极拓宽人才引进渠道,以特聘教授、兼职教授、讲座教授等多种引智方式请进来,进一步丰富教学科研人才资源;完善高层次人才柔性引进和聘用的政策和机制,实现由刚性主导刚柔并济转变,对学科、专业或重点、重大科研或技术开发项目急需的学术领军人才,通过兼职聘用、合同管理、绩效考核等措施,实现智力引进、成果引进等形式的多样化。

海纳百川的用人胸怀,优良的人才发展环境,产生了强大的人才集聚效应,激发了人才的“洪荒之力”,为学校学科建设和全面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开辟人才成长快车道

车驰双轮,鸟展双翼。在大力引进人才的同时,协同推进现有人才培养,为事业发展注入“源头活水”。学校对校内拔尖人才、学科带头人实施“拔尖人才提升”计划,对青年学术骨干实施“青年学者攀登”计划,相继出台完善了“161”“1361”青年教授岗优秀博士成长支持计划等一揽子人才工程,形成了学术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和青年后备人才层次分明、结构合理、衔接紧密、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和支持体系。

“161”及其升级版“1361”人才工程,既是优秀人才的奖励计划,又是人才和成果的培育计划。将人才划分为旗帜性人才、学科带头人、学术中坚和学术骨干四个层次,人才范围覆盖讲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打破条条框框和各种人为的壁垒,采用灵活的选人用人机制。工程实施以来效果显著,使大批学术骨干在较短时间内成长为学科带头人乃至领军人才,成为学校发展的中流砥柱。

电气信息与自动化学院院长、泰山学者特聘教授武玉强是学校“161”人才工程的受益者之一,是学校自主培养的第二位获此荣誉的学者。他说:“学校为我们发展提供了尽可能多的帮助,这就是20多年来我之所以多次拒绝其他高校的高薪聘请的原因。

对青年博士,学校帮助解决配偶就业、子女入学、入托等问题,凡承担省部级及以上教学科研项目的教师可申请半年到一年不等的假期专门研究;对45岁以下的博士学位副教授,达到学校规定的教学科研要求,可申报青年教授岗”,获选者享受教授待遇;选拔重点学科领域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青年教学和学术骨干进行专项重点支持,通过派出国内外合作研修、培训等方式,加速培养造就优秀教学科研骨干;实施青年教师国际合作培养计划,提升人才队伍国际化素质;利用“青年教师学术导师制”、“名师导师制”等形式发挥学科带头人、名师和资深教授等在培养青年教师中的作用,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

政策红利催生人才动力,一系列举措提振着人才干事创业的热情,鼓舞着人才活力竞相迸发,推动了学校事业科学发展、内涵发展。

 

 建设人才兴旺的美丽曲园

人才工作的活力取决于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学校把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才引进的效率和质量,是否有利用于释放人才的创造活力、促进人才的健康成长,是否有利于激发用人单位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是否有助于提升大家服务人才的热情作为深化人才工作机制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才强校”成为全校上下的共同愿景,全力支持人才、服务人才成为人才工作新常态。

学校研究人才工作实行一事一议制度,重要人才问题随时提出随时研究;成立由书记、校长任组长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协调解决高层次人才培养、引进和队伍建设的重要问题;建立党委常委联系专家学者制度,充分发挥广大专家学者在学校改革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夯实人才服务平台基础,构建机关、学院协调联动的服务网络体系,实现人才服务工作的全天候全方位。

建立稳定的人才保障资金动态分配与管理机制,确保每年预算不低于2000万元的正常人才经费支出,专项经费需求专题研究,为人才战略的实施提供有力保障;探索灵活多样的收入分配形式,建立重实绩、重贡献,向高层次人才、重点岗位和创新团队倾斜的分配激励机制,营造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有效激励、严格监督、优胜劣汰、充满活力的人才聘用良好氛围;根据专业活动特点,建立不同类别人才的分类评价、考核标准和开放评价方法,为不同类型教师提供更多样化的发展模式选择和更广阔的发展平台。

“如果把大学比作一个生态系统,好的环境和政策就如同土壤、气候,要着力培育土壤,努力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环境;要培育一片森林,而不只是几棵大树,从而打造健康的,具有乐投·体育,乐投(中国)特色的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成长的生态环境。”党委书记戚万学表示,要紧抓创建‘双一流’的发展机遇,以更宽广的胸怀、更细致的服务和更务实的举措引育一流师资,产出一流成果,为建设孔子家乡百年名校书写出更加瑰丽的篇章!”

(作者:王海红    来源:宣传部    编辑:宣传部新闻中心     责编:王海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