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国学院院长郭齐勇教授做客“孔子大讲堂”

926日上午,由我校倾力打造的系列高端学术讲座“孔子大讲堂”第二讲隆重开讲。著名哲学史家、武汉大学国学院院长、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及学术委员会主任郭齐勇教授做了题为《儒家教养与当代公民社会的公德建设》的讲座。党委书记荆兆勋为郭齐勇教授颁发特聘教授聘书,副校长张洪海主持讲座。

讲座伊始,郭齐勇教授分别从从广义和狭义的角度阐释了何为儒家文明,并从“儒家教养的内核、目的、方法、功能与特点”、“儒家修身成德之教与公民社会的公德建设”以及“心性涵养的当代意义”三个方面阐释了儒家教育与现代公民社会的公德建设关系。郭教授提出,儒家教育内容丰富多样,其核心是如何使人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尤其是道德的人,即成德之教;目的是培养君子,成圣成贤,即培养君子人格,追求圣贤的境界。在谈到儒家修身之教与公民社会的公德建设的时候,他说,儒家一方面严格门内之治及门外之治,区别公私、义利;另一方面,又从道德上强调私德的养成可以有助于公德的建树。亲情、健康的家庭生活与孝道,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志士仁人成长起来的基础,也应当是今天文明社会的公民健康成长的起点和源动力。

讲座中,郭齐勇教授以老一辈的工商界创业者为例,讲述了“儒工”、“儒商”的做人之道和管理之道。郭教授指出,构建现代公民社会的伦理体系,当前主要有两个层面的问题:一是官员、教师、高级管理人才的心性修养与人格培养;二是普通国民的伦理底线与道德修养。这两个问题的解决与否对构建现代公民社会伦理体系有着举重若轻的作用,这需要传统思想资源特别是儒学的的支撑。

讲座最后,郭教授指出,儒家教养在今天有重大的安身立命的意义,要求我们重建真正具有内在约束力的信仰系统,即以“仁爱”为核心的价值系统。文化理念与信仰的教育是根本的、长久的,所以要足够重视中小学等基础教育以及学习型社会下的终身教育,真正做到身体力行。以“仁、义、礼、智、信”等价值与“温、良、恭、俭、让”的品行来美政美俗、养心养性,这是历史上儒家教育的传统,同样值得我们借鉴,并用于今天公民道德的建设之中。这是我们今天构建和谐、文明的现代中国社会的需要。

报告结束后,郭齐勇教授与台下同学进行了亲切的互动,对同学们所提问题一一详细解答。

“孔子大讲堂”系列高端学术讲座是我校落实特色发展、文化立校战略推出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在“十三五”时期重点打造的一张文化名片。以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使命,以“打造经典、引领高端”的活动主旨,以“亘古常青、生机盎然”为活动要义,力争将其打造成为在全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文化名片。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孔子文化奖获得者、清华大学国学院院长陈来教授做了题为《<论语>的德行伦理体系》首场讲座。

 

“孔子大讲堂”主讲人郭齐勇教授简介:

郭齐勇,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我国著名哲学史家、儒学大家。1947年生,湖北武汉人,1993年始任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现任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及国学院教授,国学院院长。

长期从事中国哲学史的教学与研究,专长儒家哲学与20世纪中国哲学,是国家重点学科“武汉大学哲学学科”学术带头人。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等海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两百余篇,主要著作有《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智慧的探索》《中华人文精神的重建》《中国儒学之精神》等。著述先后荣获教育部首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二等奖,第六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教育部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奖、国家级教学名师奖等诸多奖项。

(作者:刘萌  来源:宣传部  编辑:宣传部新闻中心  责编:刘萌)